返回首页

以六尺巷的故事古诗为题材?

185 2024-04-13 15:37 admin   手机版

一、以六尺巷的故事古诗为题材?

典故:

出在清代康熙年间的桐城人张英,他是满清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当年张英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即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相爷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

张英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接到回音,总管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由此张英名声大震,倍受乡邻的称赞。

诗: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二、以亲子故事为题 结合咏雪写作文?

点点珠屑轻轻地笼罩人间,如白烟洁雾织成的轻盈丝纱。

飘飘然若九天飞花,莹莹然如通灵宝玉。

天地间晶莹剔透得如同漫步天河的梦境,流星飘飞,眼前一片明亮。置于其中,则如飞入九天云霄,四面皆是白雾沆砀;置于其中,则如来访世外桃源,静谧和谐;置于其中,则如登临瑶池仙境,亦幻亦真。

三、鹿角巷的故事?

鹿角巷的诞生日记

鹿角巷这一品牌来自台湾,其创始人邱茂庭创立这个品牌,其实是为了赚点外快钱而做的副业。

据曾经的报导,邱茂庭回忆说过,鹿角巷的诞生其实很随意,很自然,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

某一天,他突发奇想,决定和朋友一起做一个茶饮品牌,把自己那些浪漫的想法变成现实。之所以选择开茶饮店,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爱喝奶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开奶茶店的门槛相对较低,可以放心“玩”。

四、胭脂巷的故事?

“秦淮八艳”常用胭脂巷井水梳妆 老城南的胭脂巷、黑簪巷、璇子巷,现在看起来不太起眼,可在古代却都是“白富美”青睐的地方。

卖得最好的胭脂水粉,当时最流行的黑簪子、珠玉等,大多出自这些地方。站在中华路南段西侧,朝秦淮中医院的位置望去,一眼就能看到对面白墙上的“璇子巷”三个大字。走近一看,这三个大字旁还配有一首《璇子巷赋》,其中的“一水秦淮,长干故里,百代市井,璇子巷深……”让人不禁联想璇子巷当年的繁华景象。沿着巷子往深处走,看到两旁的墙上有镂窗、砖雕,以及古朴的宫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记者随后查阅《南京地名大全》发现,《明代南京城图》里就有这条巷子,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称:“璇子巷,有明顾皇亲宅,见《南都察院志》。”传说巷内原有磨洗宝石、珠玉的作坊,“璇”即美玉,因此得名“璇子巷”。胭脂巷,顾名思义,与胭脂有关。根据《南京地名大全》,这个巷子的得名有两个传说。一是传古代此巷住户大都做胭脂花粉生意,其中一王姓女子用此巷19号的井水制作胭脂,颜色鲜艳,客商争购,十分出名,因此得名。还有一说19号古井称“胭脂井”,当年“秦淮八艳”常来这里,用井水梳妆打扮,留下的水,飘溢着胭脂的香味,胭脂巷就此叫开了。

五、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大学士叫张英。张英收到家信,信中说邻居吴家建房子时占据了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观家书一封之缘墙事聊有所寄》清 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几句诗词让张家的人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不仗势欺人,被张家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后退让出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全长100米,宽两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六、戴望舒雨巷的故事?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戴望舒出生于1905年3月5日,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

七、二尺巷的故事?

这份和解文约内容为:“ 因王瑞玉服弟王瑞有以宅园边界不清将与争讼,亲友族人不忍坐视,以调处相换。王瑞有与王瑞有场园伙巷各一尺,伙巷南头宅园各一段,王瑞玉以伙巷南头宅园退于王瑞有。王瑞有以场园西边伙巷一尺退于王瑞玉。两家皆便,恐后无凭,立契存证。亲友族人:(具)。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日立”。

文约中相邻的两家王瑞玉和王瑞有还是五服之兄弟,因宅园边界不清,双方争执不下,将要打官司。亲友族人出面调解,化解了邻里纠纷,息事宁人,将此事圆满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将两家各有一尺的伙巷两端相调换,即“王瑞有与王瑞玉场园伙巷各一尺,伙巷南头宅园各一段,王瑞玉以伙巷南头宅园退于王瑞有。王瑞有以场园西边伙巷一尺退于王瑞玉”。在亲友族人张廷振、庭椿、宗禹的调解下,没有一方为另一方补贴钱财,双方都接受,“两家皆便”四个字,既便于生产生活又融洽相邻关系,和谐相处,化干戈为玉帛。

八、以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文梦想以开始?

梦想撞了个满怀,努力浇灌花开。

九、以“巷”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巷议街谈发音 xiàng yì jiē tán释义 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出处 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示例 无

十、武汉永宁巷的历史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名叫李茂的官员,给紧挨沿河的一条巷道取名为永宁巷。为了叫响永宁巷的名气,他在巷里开善堂,施药、施茶、施舍棺木,接济街头的流浪者。到民国时期,巷里设立了许多同乡会,有钱人到这里散济财物,行善事。得益于地利,改革开放后的永宁巷成了童装市场的集散地。童装市场小买小卖,每家每户在巷道门口摆着小摊,赚头不大。

1990年后,永宁巷开始经营辅料批发生意。100多家辅料店铺,主要由浙江人、武汉人和应城人经营。此后的永宁巷的地价开始节节攀升,1个门面年租金高达十来万,每日进货、拖货的人川流不息。到去年拆迁开始,永宁巷才开始趋于宁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