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介绍唯物史观的书籍有哪些

324 2023-06-21 03:45 admin   手机版

一、介绍唯物史观的书籍有哪些

唯物史观指的是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历史事件的发展。它本身探究的是,基于客观条件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前提、限制和最终走向。在更多时候,主要的研究对象更多的是,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发展的变迁。

1: 物质决定历史(大众意识),但物质基础本身本身没有道德。“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物质基础”,但只有先进的淘汰落后的,不存在光明的Oldpaths。然而,先进的不等于“道德的”,尤其是符合“短期朴素道德观”的。

2: 一切历史都有原因,天上不会降下玛娜,地上也不会凭空长出人性。

3: 个人的朴素愿望和主观能动性,脱离物质基础,不值一提。遑论做大好事,连大坏事都做不成。名字再好听的穆兄会也是穆兄会。

4: 历史的本质是朴质,残忍和真实,而不是浪漫,多情和诗意。历史是值得恐惧而不该报以怀念的希望的苦难集。

5: 人类从来没有解决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的问题,或言这就是人类的常态,人类从没有整体性获得过彻底的幸福。悲苦是DNA为人类的诅咒和祝福。

二、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

世界经济学三大巨著是指:

《资本论》

《国富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2、《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消除失业和克服经济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书中,凯恩斯提出了国家调节经济的主张,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本书还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充分暴露出来的某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缓解的对策,为当时束手无策的资本主义世界指明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作者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有资本主义“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的美誉,主要著作有《和约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货币论》《货币改革论》等。徐毓枬(1913-1958),著名经济学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是凯恩斯这本《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早的翻译者。

三、唯物史观的历史书

唯物史观又叫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四、唯物史观相关书籍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同步( 落后或先于)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四、社会发展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2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源泉、物质条件、直接创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人生价值﹕ⅰ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ⅱ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2人生价值的两方面社会价值居于首位,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有阻碍作用。

五、唯物史观经典例子

1、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两个归结”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他说“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4、唯物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的时代就是最天才的头脑也不能把它硬想出来。

六、介绍唯物史观的书籍推荐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唯物史观原理主要包括: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的辩证关系原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

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