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七七西安事变?

165 2024-03-29 16:56 admin   手机版

一、七七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华民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二、西安事变原因?

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迫在眉睫。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周恩来的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三、西安事变简述?

       1936 年 12 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西安事变后续?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西北軍东北軍被蒋改组,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

五、西安事变始末?

1936年12月12日,为挽留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西安临潼对蒋介石进行“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六、西安事变别称?

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发动政变,囚禁蒋介石,逼蒋抗日。

七、西安事变事件?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最终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

八、西安事变结束?

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24日结束的。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和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十多名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沈钧儒、邹韬奋等,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之后,中共中央曾两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而且与共产国际的指示不谋而合,为其和平解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安事变是中国二十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重要时局转换的枢纽,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

九、西安事变后果?

后果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资料扩展: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晨,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控制西安全城,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这一事件史称“西安事变”。

十、西安事变脉络?

张杨两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就建议:“根据我两年来的观察,蒋可能抗日,他错在先安内后攘外,你们在外面逼,我在里面劝,内外夹攻,定能扭转过来。”当张杨起事时明确表示:“捉了(蒋)之后,只要他答应抗战,我们还拥护他作领袖。”

但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内部对如何处置蒋介石议论纷纷,统一内部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