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

123 2024-03-13 09:15 admin   手机版

一、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

历史真实是不能夸大或缩小,而文学真实是可以文学构思的,与历史真实是有出入的

二、乞丐韦文学真实身份?

韦文学是广西大学音乐老师,教授级,因妻子和女儿回老家时发生车祸去世而悲伤过度精神失常,因太过想念他的妻子和女儿走不出这个阴影精神时好时坏,他把所有的家产给了他老婆的家人,从而流浪街头。

三、文学上,历史真实和文学真实的区别是什么!求大神?

史学和文学的区别在哪里?过去我们认为史学是求真的,文学是求美的。

我们认为史学能够真实的过去,而文学则是虚构的。

但是,后现代史学颠覆了这个观点。

因为史学和文学的作品,都是人的意识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一个再加工的过程,因为真实已经过去,实际上绝无复原的可能。

所谓历史研究,总以为自己可以恢复一个真实的过去,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妄想。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研究和小说几乎没有区别。

葛兆光先生认为小说的目的并不追求具体事实的真实,而历史研究都是有意识的追求真实,因此“指向真实”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最后边界”,它不像“小说一样随心所欲地虚构和叙述”。

这的确是二者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恐怕还是不足以说明二者的区别。

如果以指向真实为二者的最大区别,那我们甚或可以说小说也是“指向真实”,我们平常说某某小说写得好,除了指它的文辞,更重要的也是指它与我们脑中的真实一致,这一点和历史研究是没有区别的。

那么,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二者虽同指向真实,但是历史研究指向的是那一件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而文学则不要求这种对应,它指向的是那一类曾经发生过的真实,而不需要直接去符合某件具体的事。

四、什么是真实,在文学中如何表现真实?

“文学真实”属于“艺术真实”的一种,它和“生活真实”共同构建了文学的“真实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既包含底层的“生活真实”,同样需要达到更高等级的“文学真实”或者说“艺术真实”。

那么,这两种“真实性”都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

“生活真实”:文学作品中必须遵循真实生活的底层逻辑

说“生活真实”是文学作品中需要遵循的生活逻辑,这句话有点抽象,我们不如用一个故事来阐述这一点。

世界著名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复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

这个故事如何结尾,托尔斯泰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要不要让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结婚,托尔斯泰犹豫了很久。

最后他不想再忍受这样思想的分歧,就一气之下将决定权交给了运气。他想用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方式来决定出到底要不要结婚。

硬币抛起,落下,不能结婚。

托尔斯泰看到这个结果之后,在即将动笔的时候突然大喊:“不行!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必须结婚。”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情节在发展的时候,人物的命运其实不完全由作者来掌控的,它必须要遵循生活的逻辑。

情节发展到那里了,如果放在现实社会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是一定会结婚的,所以小说中也必须要遵循这样的发展脉络。

如果能理解了这一点,不妨再思考这样一个经常被人提及的问题:

为什么现代的很多作品,与流传的经典著作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甄别,那就是把自己代入作品的每一个主要人物中,然后以他们的角度来做出每一次情节安排下的选择。

那么就会发现,经典著作中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非如此不可”,而那些质量较低的作品在代入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发现,“怎么可能如此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写手,尤其是写一些青春、都市言情等等类别的作者,他们给小说安排的结局都非常假,甚至都以“死亡”来终结。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的同龄人除了一些天灾、人祸之外,有几个是为了一些所谓青春期的“情感”而死亡的?

这明显就是不遵循生活逻辑的情节安排,也就是没有遵循“生活真实”。

“文学真实”:在遵循了合理生活逻辑之后的典型塑造

“文学真实”是人为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出来的,即在满足了生活逻辑的基础上,人为塑造的真实性。

五、文学真实属性和特征是什么?

文学真实又叫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具有审美意义的真实。学真实的属性和特征的关键词可表述为: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详见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什么是文学性和真实性?

文学性是指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 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 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真实性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真实性,是指艺术真实性,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既源泉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化了的真实性。

所谓“生活真实”,即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真实,亦即作家、艺术家所正确认识到了的客观的实际生活。它为达到艺术真实提供了构思的素材和原型。

所谓“艺术真实”,即与“生活真实”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文艺家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的推动下,发挥艺术想象力,对生活真实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创造出虚构的艺术世界,它比生活真实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

真实性不仅仅是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要素之一,也是一些非现实主义如浪漫主义等文艺作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艺术真实的前提和基础是生活真实,而生活真实的神髓和灵魂是本质上的“真”与形式上的“实”。

准确理解“真实性”的内涵,正确把握“真实性”的度,是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关键。

七、传记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

在创作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时,读者和出版方往往希望做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传记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门类,它就是史部的一科,但又带有文学性。然而,根据我的创作体会,真正做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却非易事。

  真实性是传记写作的基本追求。离开了真实性,史传即丧失了生命;而文学创作的特点是虚构,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传记创作中有一种虚构性文学传记。在我看来,其价值虽然不可低估,但毕竟只能视为文学创作。

  我创作的《民族魂——鲁迅的一生》是一种史传,即无一字无来历,丝毫没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不仅追求本质的真实,而且注重细节的真实。如果缺失史料依据,我宁可让文字枯燥一些,也决不添枝加叶。30多年来,这部普及性的传记先后由北京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五次再版,近来《解放日报》又予以连载,在学术著作销行寥落的当下,这本书依然受到读者的厚爱,我感到十分欣慰。

  要求人物传记“传信”,并不排斥必要的艺术加工。在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中,第一要素是文学语言。我国古代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得好:“言以文远,诚哉斯验。”意思是语言靠文采才能流传久远,这话是确实而应验的。所以,我力求锤炼语言,使文字明白、晓畅、生动、传神,以此增强该书的文学性。比如描写鲁迅去世的一段文字,有描写,有比喻,有排比,从鲁迅面容写到他的躺椅、毛笔、长袍,使读者回想起鲁迅笔耕不辍的一生,从而逐渐走出悲哀的氛围,进而缅怀他光辉的文化业绩。

  增强史传文学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讲究叙事策略。《民族魂——鲁迅的一生》艺术上没有虚构叙事,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但又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比如介绍鲁迅跟瞿秋白的友谊,我没有直接从他的第一次见面写起,而是先写1932年12月23日深夜,时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化名“史平”,乘坐黄包车到鲁迅居住的上海拉摩斯公寓接送瞿秋白夫妇安全转移的情景。由于陈云是党中央负责同志,又是鲁迅与瞿秋白友谊的历史见证人,由此开头,能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鲁瞿交往的始末。

  细节是构筑历史大厦的砖瓦。在现存鲁迅研究史料当中,我力求撷取那些既可靠而又生动的细节,以增强《民族魂——鲁迅的一生》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比如描写鲁迅临终的情景,我捕捉了许广平替鲁迅擦汗时,鲁迅紧紧握住了她的双手。而后回溯到1925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定情的那个时刻,是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而后鲁迅回报她以轻柔的回握。“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这两次握手的描写是根据许广平的两篇回忆录:一篇叫《风子是我的爱》,另一篇叫《最后的一天》。这些细节既生动感人,又确凿可信,成为我增强该书文学性的第三个举措。

  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是我的追求。但我也清醒地看到,《民族魂——鲁迅的一生》毕竟是我30多年前撰写的,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揭示不够深刻,对鲁迅作品文学层面的分析也有不足,各章节之间还有轻重失当之处。我希望今后有更好的鲁迅传记问世。

八、文学理论教程:如何理解艺术真实?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的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①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模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②假定的真实:艺术情景的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作家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重塑;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丢对客体世界的反应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①主观的真实:科学真实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艺术创作显然更加突出了主观性,即使说,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和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②诗艺性:“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与研究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是完全不同的真实。

九、毕业设计论文学校会去核对真实吗?

1.首先老师要对毕业论文内容进行评定,这也是毕业论文是否通过的最重要一关。

2.学校一般会对毕业论文进行反抄袭检测,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3.学校最后会组织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学校的老师专家对论文进行审查和提问,也要好好准备。总而言之,毕业论文需要认真对待!

十、窦娥冤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吗?

  《窦娥冤》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窦娥冤》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