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文系的学术研究都研究些什么?

117 2024-04-27 03:22 admin   手机版

一、中文系的学术研究都研究些什么?

以下复制粘贴我老师的一篇文章的一节,侵删。这个老师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

至于四年干什么,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全力以赴去做,就可以了。

老师的文章是关于汪曾祺书与画的关系。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卵用。

~~~~~~~~~~~~~~~~~~~~~~~~~~~~~~~~~~~~~~~~~~~~

文学:平远小景与折枝花卉

在文学创作中,汪曾祺同样强调“静观”、“自得”。汪曾祺说:“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42这里的“反复沉淀”,就是“静观”的功夫,只要功夫到了,火气和感伤除净了,原本异己的世界就能一下子“鸢飞鱼跃”起来,“鸢飞鱼跃”的世界于“我”竟是如此之“亲”——所谓“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正是心学所强调的一个“亲”字。汪曾祺还有诗云:“近事模糊远事真,双眸犹幸未全昏。”43此句诗说的是老年人的记忆,实则可以引申为文学创作的“静观”法:近事有太多的火气和感伤,无法“静观”,所以“模糊”,远事沉淀已久,不再喧腾,所以“真”,“真”即“亲”。这样的创作机制,从汪曾祺与陈献章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得分明。在《泡茶馆》一文中,汪曾祺回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他在一家又脏又乱的小茶馆的墙壁上发现一首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他大为惊异:“这是什么人写的呢?”44这是陈献章的诗句,除了“儿时”和“阿娘”被题诗者误写或是回忆者误记成“旧时”和“爹爹”,结尾两句也被隐去了:“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陈献章的诗思当然不只是抚今追昔,感叹童年的美好,他想说的是,“静观”是难的,因为世中人皆已心乱如麻,我们唯有把世界“反复沉淀”得如同儿时,世界才能重新“好”起来,“好”的世界里,磨螺壳、弄泥沙之类无意义的俗人俗事亦如画家的“墨戏”,成为一种飞扬。汪曾祺之所以一再地往回走,走回高邮,走回“故人往事”,就是因为那是一个“亲”、“真”、“好”的世界,“亲”的世界里的万物无一不能开启“静观”者的“佳兴”,此种“佳兴”,所有“静观”的读者皆同。于是,他写一个小和尚的懵懂的情,写一个挑夫女儿的坚毅的爱,写一个药店相公的卑微的祈愿,写一个悭吝的米店老板的“陡转”,这些人物莫不是引车卖浆的俗人,可是,在“静观”者的心中,俗人亦如瓢儿菜、扁豆花这些俗物一样的跌宕自喜,绽露着宇宙的“万回春”——他们和它们,都是真正的“俗可耐”啊。正是这些“俗可耐”的人物,让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读者有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因为“十七年”、“文革”的英雄就像“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劲松,怒放于红岩的红梅,美则美矣(因为美,所以影响至今不绝),到底少了人气,汪曾祺不写他们,而写磨螺壳、弄泥沙一样的俗人俗事,就像他不画劲松、红梅,而画瓢儿菜、扁豆花,“人间草木”一样的俗人俗事为高、冷了太久的人世吹来一阵“骀荡”春风。张诩说,白沙先生(陈献章)恒训之:“不离乎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妙”45。汪曾祺真是在“日用”中见到了“鸢飞鱼跃”,他对于程颢、陈献章、王阳明的心学一路,到底是心有戚戚焉的。

汪曾祺文学与书画创作相“一律”,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题材也“不离乎日用”,还体现在他的画法改造了他的写法,画法就成了写法。作为写法的画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平远小景。汪曾祺说,他之所以只写短小说,和自己的气质有关,就像“倪云林一辈子只能画平远小景”46。所谓平远,就是山水画中的自近山望远山的观照法,与自下仰上之高远、自前窥后之深远并称“三远”。汪曾祺虽然不画山水,却也熟悉、喜爱倪云林的“一河两岸”式平远小景,平远甚至成了他观照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这样的观照法一定会令他的小说带有平远小景的诸多审美特征。首先,平远是自近观远,体现在小说里,就是作家对于小说世界的远观。远观从不专注于一物,故不会有凝视之明,不专注于一物的远观反而能收远方之万物于眼底,故又不会有扫视之晦,不明不晦、有明有晦的远观就是一种既不沉潜入对象又把对象一一交待清楚的不疾不徐的讲故事的速度和距离。比如,《受戒》47一上来说明海,接着说荸荠庵的仁山、仁海、仁渡,再说小英子家的赵大伯、大娘、大英子和小英子,每一个人都交待清楚了,却又不在任何人身上过多停留,哪怕是明海、小英子。再如,《大淖记事》48先说大淖,接着分说淖西的锡匠和淖东的挑夫,再说水上保安队,每一群人都被清楚地涂抹在远方,他们的世界却不会被涂抹的行为所惊扰。其次,这样的小说一定是叙述大于甚至吞没描写的,因为描写正是对于对象的凝视之明。即便需要勾描一下某人、物,汪曾祺也不会停下叙述的脚步,而是尽量地寓描写于叙述。比如,要说巧云长得美,他只消说看戏时她不必带板凳,总有人给她留一个好座,戏唱得热闹,也没什么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外在的东西有时还不得不描上几笔,心理描写就基本绝迹了,比如,写小英子求爱,他不会纠缠于小英子复杂到纠结的内心世界,而是一径叙述下去——她“忽然”放下桨,“趴”在明海耳朵边,“小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如此,我们便能领会汪曾祺一个近乎费解的观点:“人有什么权利去挖掘人的心呢?人心是封闭的。那就让它封闭着吧。”49再次,取消了描写,也就抹去了主角与配角乃至人与物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与他的世界交融在一起——塑造人,特别是主要人物,就是要靠聚焦和挖掘的。比如,你说得清王二、陈相公、陶先生、张汉轩,谁才是《异秉》50的主角?大淖和淖边人,哪一个更重要?《三姊妹出嫁》51中的秦老吉和那一副雕花、楠木的馄饨担子,哪一个更动人?徐复观说:“由远望以取势,这是由人物画进到山水画,在观照上的大演变。”52也就是说,远望是一种观照山水而非人物的视角,远望之中若是有人,人也被吸收进了山水之中。汪曾祺以平远观世界,他的小说也就写成了平远山水,有论者说他的小说是风俗画,良有以也。人被山水吸收,此中有人的山水在远处自在散落,由此造就了汪曾祺小说的冲淡、平和的风格。其实,冲淡、平和正是郭熙对于平远之特征的总结: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53

平远在“色”上“有明有晦”,在“意”上冲融、缥缈,在“态”上冲淡,在“体”上不大,平远山水就是一些冲淡、平和的小景。需要说明的是,平远山水不专注于人,可整个山水都由一个“静观”者自近处朝远处所看取,所以,山水无非就是“静观”者自身。

其二是折枝花卉。汪曾祺曾用西洋画没有折枝花卉来推导中国文学全盘西化的不可能,54姑且不问他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他对于中国画独有的折枝花卉的珍视还是一目了然的。所谓折枝,就是去其全貌,只取一枝红杏,几片竹影,数点苔痕,或者是用一块枯松、几节劲竹、点点梅花组合成“岁寒三友”,用一些天竹、水仙、梅花杂凑出“岁朝清供”。折枝的哲学基础,是有限之我与无垠之宇宙的永恒对立以及调和此一对立的努力——我只要突破自身的有限性,悠游于宇宙之中,我就成了宇宙,宇宙也无非在我。这种哲学性的“折枝”,就如船子和尚《拨棹歌》中的鱼:“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55一花、一鱼一世界的哲思,苏轼也有阐明:“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以折枝为小说,汪曾祺的小说一定会带有如下审美特征。首先是留白的艺术。折枝的要义在于以大幅空白中的一花、一枝来吞吐乾坤的风雷,汪曾祺说,短篇小说正是“空白的艺术”,“能不说的话就不说”,说出来的吉光片羽就是全世界的脉动。他还征引郑燮论画的诗句“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以及“包世臣论书以为当使字之上下左右皆有字”,来进一步揭示小说的留白:“短了,其实是长了。少了,其实是多了。这是很划算的事。”56看来,最起码在汪曾祺这里,书画与文学因为都要留白所以当然是“一律”的。他还对林斤澜下过一个奇怪的判断:“他常常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无话则长,有话则短。”57我想,“无话则长”是指平远小景中物的铺陈,物之于人物画一样的小说当然就是“无话”,而“有话则短”说的正是留白。留白的典范是《陈小手》58。《陈小手》不提陈小手的外貌、性格、家庭,单说“活人多矣”的他的一次“活人”经历,就像折枝略过花卉所置身的环境和主干,单画“信奇哉”的一枝。不过,因为“活人”自己反而不能活的一次诡谲经历就可以透露世界所有的荒诞和酷烈,结尾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更揭示出荒诞和酷烈的天经地义,天地真是不仁,这就如同画的虽然只是一片梧叶,背后其实多少秋声。留白的直接后果,就是汪曾祺的小说越写越短,越枯,就像画家笔下的一截干枝,开一朵铁骨红梅。其次是结构上的组合法。“岁寒三友”、“岁朝清供”所画折枝并无事理上的关联,只是一个“寒”字或者“清”字点出了它们内在的一致性。汪曾祺喜欢把三段折枝组合成一个系列,比如“故里三陈”、“桥边小说三篇”,三陈并无关联,詹大胖子、幽冥钟和茶干更是了不相干,他(它)们却一起组构出一个既温暖又苦辛的故里。组合法还体现于一篇小说的内部,他的小说往往具有《八千岁》一样的结构:先说八千岁,再说宋侉子,再说虞小兰,每段之间还用空行隔开,标明各自的独立性,最后用八舅太爷的登场把这几段折枝归拢到一处。此种结构更典范的代表是《岁寒三友》。编草帽的王瘦吾、做炮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并无交道可打,小说也未介绍他们性格上的投缘处,更没有提供让他们订交的契机,他们做着各自的营生,他们的行状也被空行隔开,各自散落。在小说的结尾之前,他们只有过三次浅浅的交集:一是王的草帽厂开张,靳送来一张“得利图”,陶放了一挂遍地桃花满堂红的大鞭;二是靳捉到一只蟹壳青蟋蟀,王、陶凑上路费和赌本,让靳去兴化斗蟋蟀;三是靳在上海开画展,王、陶看到报纸,说:“彝甫出了名了!”——毕竟画在一幅画里,总要有点关联,可这点关联不足以打破他们各自的独立性。到了结尾,败落的王、陶无路可走,云游归来的靳卖了三块田黄,各给他们一百大洋,一个“友”字把散落的折枝箍成了一束。用组合法写出的小说是淡化情节的,因为各不相干的折枝之间并无发生故事的可能;也是淡化人物的,因为任一根折枝都不是画面的主角;却一定是讲求神韵的,因为只有神韵才能打破这些折枝的独立性,使它们此挹彼注、顾盼生姿起来,它们好像从来就是长在一处的。

还是说《岁寒三友》。作为文艺母题的“岁寒三友”把松这一传统儒者形象与梅这一新型隐者形象以及介乎其间的竹杂糅在一起,弥散着只有严寒才能逼出的“骨气”和“清气”,而弥散着“骨气”和“清气”的松、竹、梅正是既服膺儒家的比德鉴义又追求道家的越世畅神的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投射,它们是他们之友。59也就是说,“岁寒三友”着意的是儒者、隐者于困窘、险恶之中始终不堕的气节,与友谊无关,所谓“友”,指的其实是人格投射。而汪曾祺所写的却不是什么儒者、隐者,而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所谓“寒”,也不是政治上的风霜刀剑,而是寻衣觅食而不得的贫寒,他的人物甚至因为贫寒而丧失了起码的气节——陶把女儿卖给连长,得了一身脏病。汪曾祺更要把“友”改写成友谊,只有友谊才能让这些普通人相互支撑,挨过极度的贫寒——面对“寒”,普通人哪里能“傲”,只有“挨”。问题随之而来:汪曾祺为什么把“岁寒三友”放这么低?其实,我们只要联系写作的时代,把“寒”理解成刚刚过去的“文革”,这一“误读”的苦衷和创造性立刻就能得到彰显:普通人无意也无力与时代大“寒”缠斗,从而怒放成一株梅,草花一样的人们唯有在友谊的支撑下,一步一挨地走过龟裂的大地。可是,在疏离、猜忌、倾轧的时代里,何来友谊?于是,他不顾王、陶、靳几无交集的事实,在小说结尾无中生有地降下一阵大雪,这不是大雪压青松,而是友谊的雪花在翔舞,片片好雪抹平了世间所有的伤口。从这个角度说,汪曾祺还是把“岁寒三友”这种高、冷的世外草木写成了温暖的“人间草木”,他的文与画真是“一律”的。

二、想学中文系,想从事学术研究,有这样的工作吗?

可以当大学老师啊,大学老师都是一边教学一边搞学术研究的,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学术。

汉语言文学分文学和语言学两个方向,各自又有不同的分支。现在是大二预备役,只能说一些自己的浅见。文学偏主观,要有一定的悟性和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而且一定要多读书!语言学偏理论类多一点,我的古代汉语老师就是搞训诂学的,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一定要严谨,有理有据。大一经历带给我最大的颠覆就是书本上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对的,即使是教科书。一个字可能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注解,学界也可能有争议,没有确切的答案,这就要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有所选择了,选出自己认为最好靠谱的。

接下来我发一下我大一的专业课课程,以供参考吧!(不同学校设置的课程会有所不同) 语言类: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文学类:古代文学 还有一个相关课程(没有放在必修):国学概论

最后如果要从事学术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热爱,此外还要耐得住寂寞,学术研究从不是在人前热闹的,一项研究可能要历时很多年,能不能潜心坚持下去,也是要考虑的。比如研究一位诗人,读完他的诗歌作品就要花很长的时间,除了作品还要考虑相应的时代背景、诗人个人经历……只有这样诗人才能鲜活起来。

本人也只是一个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经验不足,如回答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望海涵。

三、学术研究英语优势?

学术研究英语的优势是指通过英语的学习以翻译更多的国外文献,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什么是学术研究?

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五、学术研究方法有哪些?

学术研究的方法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学术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 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六、学术研究有什么专业?

考研初试考的内容不一样,学术型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英语。还有,拿到的学位也不一样的。学术型拿到的大学科下的学位,而专业型只能拿到该专业的学位。

比如会计,学术型的是管理学硕士,而专业型的学位是会计专业硕士。

还有很多区别。但是现在用人单位搞不清楚,觉得都是硕士。说实话,论考研难度,学术型更难。

七、专利算学术研究吗?

当然算。

专利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成果,所有的技术成果都是经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但是不包括那些胡乱申请来骗职称的技术。

专利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态,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般情况下他人只有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予以实施。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当某一科研成果具备了专利申请的技术要素时,只要这技术具备授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授权专利必备的条件,就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即专利算是科研成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申请成为专利。即专利和科研成果不是完全重叠覆盖的。

八、学术研究生就业前景?

主要就是当大学老师,还有以后考博士。学术型硕士则是学术研究人才。从学位层次讲,他们处于学士与博士之间,对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用人单位而言,这个层次的毕业研究生,只要研究生的知识扎实、本领过硬,就业目标和预期适度,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九、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

2、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

3、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大多数选题来说,选题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参考。

十、大学的学术研究有什么?

大学期间所说的学术研究就是“学术科研项目”,一般来说是指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包含有所学专业知识,并且个人在项目中有完成或解决一定工作量的专业性任务;更好的是对于项目发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是目前解决方案并不完善,如果你进行运用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究,并且获得了解决方案亦或是求证了某些想法,都可以说是进行了“学术科研项目”。

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不能算老师眼中的实验科研项目:

(1)参加某些与本专业无太大关联的项目

(2)参与某科研项目,但在过程中只负责一些简单文字工作

(3)对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解决方案的项目进行重复性工作(比如计算机专业中,一般制作小程序,网页前后端等就不能纳入学术科研)

老师眼中符合条件的实验科研:

(1)参与某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中的问题

(2)对于某专业方向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文献调研,实验验证,后续如果有产出(好的idea,好的设计)可以发表论文进一步阐述工作

根据上面的介绍,简单一点看,就是如何与“学术科研”挂钩,你在项目中担任的是什么角色。如果解决了这两个方向,不论是什么比赛或者是什么项目,都是你的一段宝贵的学术科研经历。老师在考核你的过程中,也会注重担任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这两方面进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女孩子学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