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教学反思

116 2024-04-23 02:37 admin   手机版

一、小学生作文修改课教学反思

在小学生作文修改课教学反思中,我们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文修改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出色。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作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意义在于:

  1.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写作和修改,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作文修改课可以让学生学会用简洁、准确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文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写作和修改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4. 锻炼学生的批判能力:通过修改他人的作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它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

在小学生作文修改课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学到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握好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反思中,我们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别指导、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

在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多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能动性。

及时反馈和评价

小学生作文修改课的教学反思中,我们还强调了及时反馈和评价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的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总之,小学生作文修改课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作文修改课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课后反思的“五必须”

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对教师而言,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 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 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课后反思的七条路径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1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核心素养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所以,核心素养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与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3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4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5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感悟、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6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7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三、修改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写完就交给老师改,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实,老师批改的许多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现并解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因此,必须使学生能自改作文。要改变学生写老师改这种现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四、如何评价“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来说,这在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的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是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这样的是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方法。

各位老师们,你们对于“教学反思”如何看待呢?

五、如何写教学反思?

1、小节性反思。 通过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进行提炼,形成自己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案例型反思。 结合某一节让你印象最深的课进行反思,这节课或许是你最满意的,也可能是你觉得有颇多遗憾,也或许是学生在这节课上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对这些地方进行思考,从一个案例能够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3、探索型反思。 个人通过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听课等形式,发现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教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将应用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和收获进行分析,使这种新的方法或理论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如何反思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需要的是自我意识、思维习惯和批评精神,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纪实性的。从理论上讲,教学反思应该每一节课后都要写,但是,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比较大,我们觉得体育教师只需要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小结,每天写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切忌空、浮、杂,也不能看成是任务应付了事,应该做到:

第一,实话实说。一节课下来,教学状况教师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多少学生对这次教学感兴趣,多少学生学习存在学习能力障碍,自己的教学组织、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新的设想,在哪方面做得还不成功,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特别,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周密考虑,少走弯路。

第二、反思成功之举。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临时应变得当的各项教学措施,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语,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直观有效的教具使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科学地利用场地条件开展有效教学,某些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提升,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第三、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步骤。不是说等我们的教学出了大问题,出了教学事故了才需要反思,反思反省自身的行为,不能空泛,总是说什么“教学思想不先进”“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等等的话,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例如,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情境设计中的那一部分感兴趣,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是否一定需要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有了哪些表现,分组学习怎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学场地器械的利用是否合理,教学中的安全还有那方面关注不够,自主性学习时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怎么办,怕学生管不住是不是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我们自己,我们的讲解学生真的都听懂了吗,采用哪些辅助手段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等等。通过及时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教学新思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四、反思教学目标设定。要看教学目标定位是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力为基础,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体能发展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上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们的目标设置那些是清晰的,那些是可以达成的,那些目标的检测是可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不能达成,我们就需要思考,目标是否定得太多、太大、太空。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以及与教学内容直接性关联程度不高的目标要慎用,要通过这样的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真正地引导教学,实现目标引领内容的体育新课程思想。

第五、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师生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例如,教学方法设计的改动富有科学性,场地条件合理利用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练习方法的改编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巧妙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方式和练习次数出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等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第六、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闪烁“智慧的火花”,即兴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表演”有时牵强附会,有时令人深省,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表现,思考学生这种表现的根源,课后要及时地把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得的素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第七、反思师生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法运用、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的教态和仪表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反,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运动体能、运动爱好、个性特征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情况作客观分析,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效果好与不好,不能简单地说“学生有没有配合好”,要反思是否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学习的经验和学力基础,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要学会从教师自身上找原因、求对策,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第八、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我们需要静心沉思,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情境的设计、组织方法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教法上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体能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记下,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你是要写模板吗?写模板就需要选一个教学内容来写。

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这些主要环节。

教学反思就是你上完这节课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者哪个环节处理得较好。

八、对我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1.让学生选择写作,而不是让写作选择学生。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想、主要意思都无法选择。

老师的命题已经定好了作文的调调,如果按照老师的意愿写文章,就可能得高分,如果过多地展示自己,喜欢表达独特的感受、思考等,就有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

由于过多地受中考作文的影响,老师把考试作文作为唯一的训练模式,不少语文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学生,不要拿自己的考试开玩笑,不要写出格的文章,而要写平衡的文章。学生的作文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个性,学生就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

为什么不让学生去选择自己的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学生需要更多心灵的表白,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我们就应当引导他们更加自由地写作。

除了必要的命题材作文外,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写作模式或形式,比如日记、周记、随笔、随感、小说、诗歌等。

除了仅有的作文题外,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去写作,比如小诗社、文学社等。

除了已有的作文教学资源外,是不是可以向社会延伸,向生活延伸,比如组织学生出动采风,亲近自然等。

2.让大家参与命题,而不是仅由教师命题。学生在作文时最怕的就是命题作文。从教学实际看,教师命题符合学生心意的,学生爱写的,而且容易写好的不多。这是因为,教师命题有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命题,考虑不到学生的需要。

命题应当结合教师命题,适当向师生共同命题过渡。如果学生有了命题的主动权,那么他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近几年,话题作文盛行,其实就是因为话题作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命题权。教师选话题,圈范围,学生定题目,有一定的自由度,至少不会被老师说成跑题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己命题,可能还要更加自由。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出具体题目;也可以学生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集体命题;还可以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

这样,在命题之初,经共同协商共同命题,作文题就有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就可以避开大而不当的“空题”和无话可说的“死题”,使以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写作的空间得到拓展,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3.让写作走向生活,而不是让写作停在课堂。传统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然后作些指导。然后,学生做作文,交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让学生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结果可想而知。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才能构思,起草,经修改后最后定稿,严格地说,交到老师手上的其实仅仅是草稿。单调枯燥的过程无法写出好文章,“奉旨作文”必然产生“作文疲劳”。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

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4.让学生参与批改,而不是让学生远离批改。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评讲,学生处于被动挨批的地位。

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当然,老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并让学生修改。

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是蕴藏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和互相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讲授、学生修改,老师个别指正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九、新教师如何反思自己教学?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

01 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

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02 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03 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

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十、英语教学反思如何写?

【XXXX】教学反馈表

科目:阅读

教师:XXX

日期: 1月22日

授课时间:10:40-12:10

【上课内容】

1、回顾摸底测试MAP-4-READING L3- Quiz 2 的基础题型。

2、对于常见词缀“anti-”, “-er” 进行讲解与词汇扩充。

3、讲解真题中出现的不同的文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英文与解释。

4、针对细节题中,初步讲解如何根据问题的关键词在文中准确定位。

【课堂表现】

1、学生基础较好,常用词汇的积累挺扎实,课堂上懂得举一反三,互动性强。

2、对于词缀推理类的题目,逻辑性较好,能通过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句。

3、能定位答案句,暂时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句子或者是词块的意思,容易出现介词误用、或是形近词误用的情况。

4、已经将讲解的错题中,出现的词汇以及需要区别的形近词,做了整理与补充。

【课后作业】

1、背诵红色笔记本上所整理的所有词汇。(下节课上课前不定时抽查)

2、完成在练习册上标注*号的题目。


【xxx】教学反馈表

科目:阅读

教师:xxx

日期: 1月23日

授课时间:09:30-10:30

【上课内容】

1、完成MAP READING LEVEL 1- QUIZ 1 的基础题型,包括不同文体格式题型,词缀及正反义词题型,信息定位题型。

2、对长文本出现的关键词汇进行讲解与梳理,并在相关词汇基础上做派生词的扩充。

3、讲解阅读题干的拆分方法,定位关键词;通过定位在段落中找到关键部分。

4、整理文本中所出现的重点词汇及词块,协助学生积累。

【课堂表现】

1、学生主动性很强,做题节奏进度较快,互动性非常好。尤其是会主动做笔记、尝试开口用英文去复述等这些习惯,非常值得表扬。

2、文体格式题型:学生已经会开始运用排除法,结合对选项的理解,进行有根据的排除。在play, opera, fiction这些文体类型的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做题效率很高。

3、细节定位题型: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倾向于带着答案在文章中找,这个做题的思路和顺序是没问题的,答案信息定位精准,速度较快。

4、词缀及正反义词题型: 学生目前还处于对各类词缀的积累阶段,完成这类题型的时候,容易将某些词缀与词根混淆,比如“anti- ; again; against”等比较相似的拼写。已经帮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以区分,并在课堂上巩固。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所回顾的题型。

2、背诵在笔记本上所整理的词汇。


【XXX】教学反馈表

科目:阅读

教师:XXX

日期: 1月22日

授课时间:13:30-15:00

【上课内容】

1、回顾摸底测试MAP READING4- L3-Quiz 2 的基础题型。

2、结合题目中关键词,并结合答案,在文章中定位。

3、词缀题的讲解,以及形近词的区分。

4、针对真题中出现的不同文体格式的讲解与整理。

【课堂表现】

1、学生很配合,挺积极。部分题目能准确讲出题干的意思,并结合选项,在文章中找出定位句。

2、学生词汇量基础较为扎实,对于同一类别的词汇,能举一反三。但也因此出现了了形近词误用的情况,这部分已经协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出整理,并在课堂上间接巩固。

3、关于不同文体类型的了解,后期课程还需要细讲与补充,学生目前对于一些fiction、 memoir还能掌握,对于memoir 、biography等类型的词汇,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所回顾的题型。(已完成, 正确率为 8/9)

2、背诵在红色笔记本上所整理的词汇。


【XXX】教学反馈表

科目:阅读

教师:XXX

日期: 1月23日

授课时间:13:30-15:00

【上课内容】

1、讲解MAP READING 4 LEVEL -QUIZ 1的题型。分别讲解文体类型题,信息定位题,词缀正反义词题型, 作者主旨题等。

2、掌握真题中出现的重点词汇与词块,对于常见词缀进行扩充与积累。

3、配合整理答题逻辑与梳理思路。

【课堂表现】

1、相比于摸底测试,本堂课的练习题相对更适合学生目前的程度,在答题过程中,能大部分读懂文章段落的大意。 学生很配合,反应很快,练习进度节奏推进较快。

2、关于文体类型题: 习题中出现的具体的分类,比如play文本的特征,经过指点,能很快理解;对于memoir等较新的文体格式,掌握意思后能举一反三。

3、学生主动性很强,在讲解过程中,会主动做好标记;答题态度很谨慎,这一系列习惯可以继续保持。目前对于探索“作者情感与目的”这部分的题型,还可以多加练习。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所回顾的题型。(已完成, 正确率为 15/15)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与效率来看,课堂上讲的题型能全部消化,已经按照我的要求把题干的核心部分,以及文章内的答案句圈点出来。 并自觉完成了剩余的题目,正确率极高。

2、背诵在红色笔记本上所整理的词汇。


【xxx】教学反馈表

科目:阅读

教师:xxx

日期: 1月23日

授课时间:15:10-16:40

【上课内容】

1、讲解MAP READING 2- LEVEL 1-QUIZ1 的基础题型

2、整理在文本中以及题干中的重点词汇

【课堂表现】

1、学生比较活泼,在课堂上较配合。基础词汇量还是有的,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形近词混淆的情况。已经协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出整理,并做好同义词以及形近词的区分。

2、学生现阶段对于基础题型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在答题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在解题过程中,稍微心急,容易漏过关键答题信息。已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纠正,并标注出正确的线索点。

3、简单的词缀题与配有图片的题型,学生更倾向于去完成。对于稍微长一点的文本中对应的信息定位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练习去拔高。

【课后作业】

1、完成打印的题目。包括课堂上所回顾的题型,并尝试去完成剩余的题目。 (已完成。 目前批改了课堂上所讲解的题型,正确率为5/6。 剩余的题型已完成,会在下一堂课进行精讲)

2、背诵在红色笔记本上所整理的词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