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尊师的典故?

156 2024-04-02 20:31 admin   手机版

一、尊师的典故?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二、尊师的对联?

上联:重教尊师,集腋成裘促大计

下联:栽桃种李,焚膏继晷育群才

上联:教育崇高,重教为百年大计

下联:师资宝贵,尊师乃一国清风

上联:重教尊师,启愚益智千秋业

下联:兴邦富国,育德培贤万世功

三、名人尊师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有一天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冻得他们浑身发抖,程颐醒过来时,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2.魏昭拜师:

当魏昭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他就想拜郭林宗为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答应收其为徒。

3.鲁迅尊敬老师:

每当放假回绍兴时,鲁迅先生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在东渡日本留学的时期,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四、有关尊师的事例?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五、颜回尊师的故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 “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六、几条尊师的名言?

名言:

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二、师者所以授业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三、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还是我的老师,将来仍是我的老师。

七、形容尊师的成语?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洗耳恭听,饮水思源,良师益友,门墙桃李,百世之师,一字之师,师道尊严,寸草春晖,恩同父母,万世师表,敬老慈幼,敬老尊贤,恩逾慈母,三人行,必有我师,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和蔼可亲,埋头苦干,循循善诱,桃李争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八、关于尊师的名言?

名言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给学生指明人生方向、传递智慧、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我们要敬重老师、爱护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导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这个原则,在学习中虚心求教、肯定老师,会让我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九、尊师教诲的意思?

尊师重教意思是说尊敬老师,重视师长的教诲。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原文节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

大凡求学时存在的问题,尊敬老师是难能可贵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

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十、孔子尊师的故事?

相传孔子曾“删诗书,修春秋,定礼乐,序易传”,对“六经”做了一番整理,后来由于《乐经》失传,变成了“五经”。孔子“述而不作”,其学术根本、思想旨趣都体现在对经典的整理,及后世记其言行的《论语》等书中了。除了通过文字了解孔子,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像了解孔子,这是一种更直观也更富趣味性的了解方式。

孔子图像产生于汉朝,这几年颇受关注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和其弟子形象的衣镜框,而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则是汉代画像石上最流行的题材之一。这些图像都是单幅的,到明清两朝,讲述孔子一生经历的连环画大量问世,它们被称为《孔子圣迹图》,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一般都有文字予以解说。除了孔子外,孟子等圣贤也有相应的圣迹图。

翻阅《孔子圣迹图》,这位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师者,本身就是位虚心好学的学生。我们结合相应的图像,来讲两个孔子问学的故事。

孔子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曾以博学的郯子为师。郯子有一回来鲁国访问,当被问及少昊氏为何以鸟名官时,郯子因少昊氏是其祖先,故了解个中缘由,少昊氏即位时,恰有凤鸟来临,故以鸟名官。孔子听闻此事后,就去拜访郯子,讨教上古官制,后来孔子深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孔子去拜访郯子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他在路上遇见了一位有名的贤士程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一会儿,孔子唤弟子子路取一束帛来赠给先生,子路不答,再过了一会儿,孔子又以相同的话吩咐子路,子路还是不答。

子路心中有个疙瘩,他听说士人之间若不经中间人介绍就相见,就如未有媒妁之言便嫁娶一样,是君子所不为的。孔子开导子路,程子乃贤士,此时若不向他表示自己的敬意,以后还不知何时能再见,何必拘泥于小节呢?由此可知,孔子重礼仪,但却不拘泥于繁文缛节。

后来,孔子又向师襄学琴,这时孔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师襄建议他可以学些新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好这曲子的节奏”,于是继续练习。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认为他已掌握了节奏,可以往下一步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到这曲子的内涵。”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认为他已能了解内涵了,可以往下一步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理解这曲子赞颂的人是谁呢。”

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观察到孔子的神情与之前不太一样,他分明读出了他神情中的恭敬,还有一种登高望远的自信,孔子说他感觉到这曲子所赞颂的人是文王,师襄肃然起敬,说这曲子正是《文王操》。这则故事既是孔子学琴的故事,也是良师善教的故事,教学应循序渐进,不仅教授技术,亦启迪心灵,最终要达到的是改变人的气质的目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